海豐塔位於德州市無棣縣城荷花灣畔,原址曾有一佛寺,名為“大覺寺”,塔建於寺中。海豐塔始建於公元617年,原名“舍利寶塔”,後亦稱“大覺寺塔”,明永樂年間無棣為避朱棣諱易名為海豐,此塔亦隨之改稱“海豐塔”。原塔已毀,現塔為復原建築,塔分13級,上有高聳的塔剎,下為磚石構成的須彌座,樓閣式八角形,通高50余米,一色青磚砌就。每層塔角均懸有風鐸,風起則鐸鳴,聲聞四野。登臨塔頂,魯北大地俱在腳下,四方景物遍覽無遺。新建海豐塔,位置在唐塔舊址以北50米處。新塔為八角樓閣式,共13級,高42米。塔身為框架式結構,中心及八個角共9根水泥柱,外表砌大青磚,既古樸典雅又堅固耐久,既保持了唐塔的風貌,又在建築結構上有所創新。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李鐸先生為海豐塔親自寫下對聯“海裕無雙邑,豐余第一州”;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先生欣然揮毫題寫了“海豐塔”塔匾。海豐塔是無棣燦爛文化的象征,有關她的傳說頗多。流傳較廣的有文殊菩薩“無棣歇腳藏舍利”,鋦塔,劉庸蜜棗戲何珅智修海豐塔等。其中最盛傳的當屬文殊菩薩“無棣歇腳藏舍利”的傳說。相傳,文殊菩薩在五台山講經說法,當時的五台山溝無泉水,山不披綠,天罕飛禽,地絕走獸,文殊菩薩生普救之心,便想借東海之水,消五台山之熱,讓荒山青青,溝澗溪泉,松木蔥蔥,花果芳香。於是,文殊菩薩來至東海,向龍王借了“清涼石”,回五台山途中,路過古邑棣城,頓覺和風微拂,麗日映照,瀛瀛之州,百鳥圍翔,花香襲人,一種飄然入仙之感,遂落坐歇息。心想:這裏雖不是名山大川,也是佛家之佳境勝地,何不將舍利子置於土中,以感念佛祖之恩德,領略這裏的秀麗風光。隨之取舍利子觀音,口念咒語,風沙起處,將舍利子埋入地下。唐朝貞觀年間,佛教盛傳,文殊菩薩“無棣歇腳藏舍利”的說法傳到京都長安,唐太宗親派尉遲公為督辦,在無棣修建唐塔。有民諺曰“滄州獅子,海豐塔,東光縣的鐵菩薩”,此亦被譽為冀魯三勝。 |
非常好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 |
這裏的景色不比杭州的雷鋒塔差呢,不錯不錯,值得看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