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彥霖 (VISION THAI 特約編輯)

新南向政策辦公室主任黃志芳近日將轉赴新加坡代表,業務將轉向經濟部國貿局對外談判辦公室,黃志芳曾說,「新南向」政策最大差異,是有別於過往將東南亞作為廉價勞動力和代工出口,新南向要鼓勵台商開拓東協內需市場,作為台灣內需市場延伸,新南向辦公室的轉型,也點出南向目前最大的問題之一:人才不足。

泰國為例,台灣的新南向掌舵者已看出長遠願景,但若多數台商仍以老舊思維,僅將泰國作為低階代工市場,隨著成本上漲,將無法長久經營。許多年輕人有意外派泰國,但點閱台灣人力銀行網站,多數外派職缺,仍集中在製造加工業。 而近年泰國政府提出泰國經濟4.0,與蔡英文總統就職演說重申的「五大產業創新政策」,在新南向政策宣示下,兩國仍存在合作空間,尤其台灣與泰國,都了解經濟轉型的重要性,部分產業更具有互補性。

泰國經濟4.0:發展泰國數位經濟 取代傳統製造加工

泰國經濟開放程度高,亦較周圍東南亞國家更早發展,泰國傳統製造加工業正面臨東協國家低勞力成本競爭,獲利率不復以往,近年泰國經濟整體成長率僅介於2.5%-3.5%。

隨著泰國工資上漲,加上鄰近國家的勞力低廉優勢,許多「泰商」亦將製造生產外移寮國、緬甸等地,泰國政府更有意轉型為「知識經濟」,始能維繫泰國在東南亞的持續發展。泰國政府遂提出「泰國經濟4.0」,由現任總理巴育(Prayut Chan-o-cha)政府提案,致力轉型發展,擘劃創意及創新為導向的新型經濟,目標帶領泰國經濟持續發展,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(middle-income trap)。

過往的泰國經濟1.0,主要指農業導向為主,隨著時間發展,2.0則集中於輕工業(light industries),主要為生活消費品的工業生產,如紡織、加工業等,亦是許多泰國早期台商的主要業種,而泰國經濟3.0則依靠重工業出口,卻已逐漸面臨瓶頸。

泰國總理府五月發布新聞稿重申,泰國經濟邁向4.0時代,政府將帶頭投入研發創新,巴育總理多次提出「數位經濟」(Digital Economy)計畫,在電子商務、創意設計、數位電子將投入更多資源及政策支持,歡迎泰商加碼及全世界廠商投入,近期泰國發展電纜地下化、郵政數位改革、銀行即時付、電子商務支付等,均屬「數位經濟」計畫的具體政策。

台灣與泰國:新南向政策仍有合作空間

蔡英文總統提出的5大產業,依照地區聚落分配,台灣5大產業亦有泰國經濟4.0或可發展的合作項目,例如資安及防災技術、智慧機械、互聯網、生技醫療等,泰國退休養老市場龐大、資訊安全仍存疑慮、轉型數位經濟亦需高科技及相關零件、電子商務快速發展,都是台灣可以著力合作領域。

泰國政府提出「數位經濟」計畫,包括英國在內的多個外國政府,均表示對於泰國產業轉型的高度興趣,新南向政策若跳脫將泰國作為低階勞力密集製造業產地,對泰國政府提出的經濟4.0擬定合作方案,台泰經濟合作仍大有空間。

而新南向政策亦揭櫫「以人為本」,文化部更在台中「東協廣場」進行包括藝術交流的各項計畫,泰國文化創意在東南亞獨具一格,台灣流行文化也是華語世界的引領前鋒,台灣不必妄自菲薄,但新南向政策若缺乏人民支持,僅是批評責備又欠缺具體建議,新南向政策將無以為繼。

若有意南向又只想批評新南向政策,仍需自問:「自己對東南亞語言或文化風情,是否已經做好準備?」,黃志芳點出「人才不足」問題,不只是語言,台灣更欠缺對東南亞文化風俗,能夠盡可能不帶歧視,願意從對方角度思考的柔軟人才。

台灣是外貿國家,政府有意強化東協作為「內需市場」,也在台中東協廣場等地以政府資源推動藝文交流,政策的推動不可能一步到位,何況台灣過往對東南亞經營也不夠積極,台灣能提供何種商品作為東協的內需,除了冰冷的經貿資訊,更需要實際親身的體驗觀察,而不是只在電腦前,就能找出與東南亞互動的新模式,這也是許多人想批評新南向政策之前,最大的盲點與問題所在。


文章來源:VISION THAI